平阴县委 平阴人大 平阴政府 平阴政协 平阴纪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繁體中文版
网站首页
理论宣教新闻宣传文明创建社会宣传文学艺术文化产业信息工作队伍建设平阴印象机构设置玫城论坛图文专栏
   欢迎您对手机bt365建设献计献策,多提宝贵意见,我们将认真加以改进,感谢您对手机bt365的大力支持!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文明创建
致富返乡不忘本 当好群众领路人
发布日期:2017-06-13  信息来源:济南日报新平阴  作者:

“乡村之星”、锦水街道后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靳海峰

致富返乡不忘本当好群众领路人

后寨村位于县城西5公里,430户、1498人,耕地面积2200亩。靳海峰任支部书记以来,带领全村群众,发展蔬菜大棚、壮大集体经济、推进社区建设,实现了后寨村由乱到治、由穷到富的转变。

致富不忘众乡亲返乡趟出富民路

2011年村两委换届,村里动员靳海峰回去竞选。当时,他在县城做电动车生意,干得顺风顺水。可当时的后寨村是个“烂摊子”,集体欠账近200万元,遗留问题多、群众上访多。家里不同意,靳海峰自己也很犹豫。村里很多党员给他做工作“你年轻、有头脑,只要能一碗水端平,大家伙都支持你”,于是,靳海峰横下一条心,回到了村里。通过走访,群众对过上好日子的期盼,让他下定决心,找出一条适合后寨实际的致富路。周边村有几家群众种大棚发了家,靳海峰就发动“两委”干部挨家挨户征求意见,组织代表外出参观学习,经过反复论证,最终形成了“流转土地、发展蔬菜大棚”的思路。2012年,村里流转土地200亩,让群众自愿报名建大棚。可群众怕赔钱、不敢建,他就率先建起4个大棚,又发动其他村干部带头,群众的顾虑打消了,全村44个大棚仅用3个月时间便建成投入使用。为了解决蔬菜的销路,他又领办了平阴县锦水源蔬菜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育苗、统一管理、统一商标、统一销售,申请了“无公害”标识,当年,仅蔬菜种植一项就实现全村增收180万元,人均增收1200余元。2013年,成功申报为国家级蔬菜标准园,后寨村真正成了县城的“菜篮子”。

因地制宜谋发展念好集体经济经

俗话说“手中无米,唤鸡不来”,要想服务群众、增强号召力,就必须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后寨村有几百亩黄河滩地,多年来,一直以100元每亩的低价对外发包,群众意见很大。2015年,在承包合同到期前,靳海峰就跟“两委”干部、党员群众代表多次协商,决定通过“146”平台公开发标,最终以568元每亩的价格把土地发包出去,仅此一项,集体实现年增收32万元。并且,通过公开竞标,打消了群众疑虑,树立了村班子威信,在村里树起了正气。随后,靳海峰又结合县里环境综合整治,在清理卫生死角的同时,在房前屋后、道路两旁、田间地头统一栽植了法桐、国槐等经济苗木,采取“集体栽种、群众管理、收益分成”经营模式,给村集体打造了一个“绿色银行”。通过发展边角经济,村集体一下子多出了150多亩土地,每年间伐出售苗木就能实现集体增收10万元。2016年,后寨村集体收入达到61万元,预计今年底,可突破100万元。

发展成果惠百姓打造宜居新农村

后寨村地处沿黄,是半滩建村,虽然社区建设起步较早,但因账目不公开、建房不透明,推进缓慢。为早日让群众搬进社区、住上新房,靳海峰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带头报名搬迁,并成立了由老党员、村民代表和搬迁户共同参加的社区建设领导小组,钱怎么花、房怎么建,全部由领导小组说了算,村干部只管跑腿搞服务,社区建设账目随时公开。经过这一改革,社区建设走上了快车道。目前,已搬迁入住116户,新修水泥主干路500米,完成自来水管道改造,规划建成了社区公园,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信息编发:宣传部
  ·上一篇:
  ·下一篇:以“三心”换民心 当好和谐拆迁排头兵
关于本网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主办:中国共产党平阴县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中国共产党平阴县委宣传部   备案号:鲁ICP备05035507号 
地址:平阴县府前街25号  邮编:250400  联系电话:0531-87883841
设计规划、开发运维:平阴县信息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