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阴县委 平阴人大 平阴政府 平阴政协 平阴纪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繁體中文版
网站首页
理论宣教新闻宣传文明创建社会宣传文学艺术文化产业信息工作队伍建设平阴印象机构设置玫城论坛图文专栏
   欢迎您对手机bt365建设献计献策,多提宝贵意见,我们将认真加以改进,感谢您对手机bt365的大力支持!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文化产业
弘扬传统文化 传播爱与和谐
发布日期:2016-03-03  信息来源:济南日报新平阴  作者:蓝青

   在平阴县,有这样一支由老干部组成的国学及孝文化宣讲团,他们向群众宣讲《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孟子》等传统国学,自编自演情景剧下乡向村民宣讲孝文化,使传统国学在有悠久历史的齐鲁大地上再次绽放新花,焕发了新的生命。

  坐落于平阴县城西部的文庙,始建于北宋年间,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是省内仅存的县级文庙。文庙,据记载是古代祭孔的场所,同时又是县学即地方最高学府的所在地。

  而今,在每个周六的上午,便有一堂国学和文史大讲堂在文庙的明伦堂开讲。在这里讲课的是该县明德孝文化传播中心的老干部们,容纳六七十人的大殿里挤进了百来人。一位自称讲坛粉丝的听众对记者说,原本以为深奥晦涩的国学,经这些老同志一讲,才知道离我们的生活很近。就像从小教孩子言行举止的《弟子规》,如果能成为孩子们甚至大人的行为规范,那社会就必然是个美好和谐的社会了。

  明德孝文化传播中心,经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王其伦、赵世河等老同志倡议成立于201311月。截至目前,已有老干部讲师12名,先后授课70余场次,累计听众1万余人,培训义工100余人。

  “老干部发挥余热,中央有号召,社会有需要,老同志也有愿望。开办国学和文史大讲坛,宣传孝文化,这是一条适合我们地域特点的老干部发挥作用的新路,也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自从成立之初便一直支持大讲堂并多次亲自授课的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第一副主任胡茂法告诉记者。

  讲堂的老师,大多是来自县人大、县法制局等机关退下来的老同志,也有部分老教师。他们把国学精粹中的“忠、孝、礼、义、仁、智、信”分成不同专题,每人负责一个专题的备课、讲授。为了让群众听得懂,他们自己还反复试讲,反复改讲稿,直到满意为止。

  固定课堂辐射范围有限,老同志们针对部分农村、城市社区赡养不到位的实际,把讲堂办到了乡村、社区。而且每到一个乡村,他们都要自掏腰包首先看望一户困难老人。董宪云,县文联的退休干部,她发挥编剧的特长,编了一个劝儿女行孝的快板剧《六斤四两肉》,在讲堂的休息时间给群众演出,让他们在笑声之余更受启发。

  采访中,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苏洪胜告诉记者说:“传播中心成立两年来,在济南市委老干部局和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通过老干部讲师的不懈努力,全县的社会风气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孝亲敬老的故事越来越多。传统的文化,躺在古籍里的文字,经老同志浅显易懂的讲解,已经成为促进我们社会和谐的重要源泉了。”

  “刚退下来的时候,我确实很苦恼。可自从参加了孝文化传播中心,我每天学习国学、准备课件就要三四个小时。这忙碌充实的感觉一回来,自己精神头都不一样了。这两年我已经学完了《四书》,明年开始学《五经》。”中心的创始人之一赵世河说。

  孝文化传播中心在平阴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如磁石般吸引了更多的老年人加入到队伍中来。退休干部翟恒民及妻子、儿子儿媳、孙子女一家三代11口人,都成为了中心的义工,“我们的家庭更和睦了,尤其小娃娃们也改掉了‘小皇帝’的坏毛病,懂事明理了许多。”正如王其伦所言,老干部局在工作中发现,在孝文化传播中心成立后,无论是参与宣讲的,还是听讲的老同志,心态都越来越年轻,心里越来越平和,生活越来越知足。传统国学、孝文化如春风化雨,使党风、政风、民风呈现出了新气象,孝老爱亲、崇德向善为平阴经济社会发展凝聚起了新的合力。


信息编发:宣传部
  ·上一篇:
  ·下一篇:我县残疾人文化创业引来泰安客人
关于本网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主办:中国共产党平阴县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中国共产党平阴县委宣传部   备案号:鲁ICP备05035507号 
地址:平阴县府前街25号  邮编:250400  联系电话:0531-87883841
设计规划、开发运维:平阴县信息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