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县公安局情报信息中心副主任、网警大队教导员 张磊 奋战在情报战线的信息研判尖兵 四年里,通过他的精准研判,为警队提供破案线索近千条,助力全局刑事案件破案率达到了全市第一;抓获了潜逃十年之久的上网逃犯,被省公安厅评为2016年度全省情报研判追逃十佳案例;他本人更是作为全国五名评委之一,参加了公安部情报中心全国优秀技战法评选活动,今年又入选全国公安情报专业人才库,被省公安厅评为齐鲁公安英才标兵型人才。他就是县公安局情报信息中心副主任、网警大队教导员张磊。 刻苦钻研的研判能手 2013年5月,张磊从刑警大队调整到办公室,专门负责情报工作。作为一名既无专业背景、又无实践经验的“门外汉”,面对海量的各类数据,不知从何下手。当时,正赶上城区超市连续发生两起手机被盗案,分析嫌疑人很有可能在我县入住旅馆或在网吧上网,如何才能将嫌疑人从上万条住宿和上网记录中筛选出来呢?没有比对工具、没有碰撞模型,张磊就人工进行比对。第五天,还未完成三分之一的比对任务,就从肥城警方传来消息,盗窃嫌疑人被抓获了。盗窃案的破获,也让张磊的心中绷紧了弦,为此,他下定决心,每天都要“学习一点,借鉴一点,进步一点”。通过学习各地同行的研判分析材料、外出参观等方式,他逐步掌握了情报工作的基本知识和规律,完成了从一名刑侦民警到情报民警的角色转换。近年来,通过情报研判提供各类案件线索950余条。特别是今年以来,通过情报支撑,县公安局刑事案件破案率达到53.4%,居全市第一。 独具匠心的破案先锋 不同于刑侦民警现场追捕罪犯的惊险,情报工作是和数据打交道,每天不停地收集信息、分析情报、研判案情,从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条数据中寻找有用的线索,探寻犯罪的蛛丝马迹,从而快速锁定犯罪嫌疑人。 去年5月份,我县发生一起蒙面入室抢劫案,通过视频追踪,嫌疑人消失在了全民健身中心附近。附近路口、小区门口、沿街商铺等均已排除,嫌疑人会凭空蒸发?张磊和战友们一遍遍地察看附近监控视频,突然发现监控画面远端一辆汽车的四角灯闪烁了一下,由于附近的球机摄像头一直在旋转,当摄像头再转过来时,车灯已停止闪烁、车辆也未驶离,直到第二天早晨6点,该车才启动向北行驶。张磊大胆推测,可能是嫌疑人用遥控解锁汽车,进入车内进行躲避。顺着这个思路,盯着监控画面,一秒一秒地来回播放,一帧一帧地进行分析,并通过扩展信息研判,很快将嫌疑人抓获。 自去年以来,张磊先后参与研判各类重特大案件230余起,协助抓获犯罪嫌疑人149名,其中抓获潜逃十年之久的上网逃犯被省公安厅评为2016年度全省情报研判追逃十佳案例。 勇于创新的技术达人 作为公安情报部门,只有资源数据共享、开展区域协作,才能提升服务实战效能。为此,张磊积极协调周边九个区县公安情报部门,利用个人数据库知识,搭建了以我县为中心、周边九个区县参与的省会西南门区域情报协作平台,实现了公安业务数据共享共用、跨区域案件协侦共破、重点人员联查联控。并基于该平台数据,探索总结了“动静结合车辆轨迹研判法”、“重点人员数据侦查法”、“三比三全情报合成研判”等一系列技战法,有效解决了情报服务实战“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去年4月,我县连续发生三起砸车玻璃盗窃车内物品案件。通过平台串并,发现东阿县、肥城市均有发案,通过利用共享的数据,开展时间、空间关系的比对碰撞,仅用了一天的时间,就迅速锁定并抓获东北籍前科人员贾某等三人,一举破获盗窃案件13起。 区域情报协作平台由于成效明显,被公安部情报中心给予高度评价,并被评为山东公安科技进步奖。2015年10月,张磊作为全国五名评委之一,参加了公安部情报中心全国优秀技战法评选活动,今年又入选全国公安情报专业人才库,被省公安厅评为2017年度齐鲁公安英才标兵型人才。
|